在日前舉行的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發布 《關于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初具規模,國際服務能力、綜合保障實力、市場發展活力、創新發展動力大幅提升,多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成為支撐我國民航發展的第四極。到2035年,全面建成雙核引領、便捷通達、安全可靠、智慧先進、綠色集約、協同高效的成渝世界級機場群。
一直以來,成渝地區發展的一個瓶頸正是與國際城市外聯度低,并且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的外聯能力弱,這成為2020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出后,致力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專家指出,無論是此前發布的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還是此次發布的 《指導意見》,都體現了內通、外聯的特點,并表明這不僅對于成渝地區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帶來推動作用,也對于城市交通產業的培育意義重大。
《指導意見》提出,雙核引領,將加快打造聯通全球、覆蓋全國的航線網絡,與主要國際城市實現高效聯通;推進成渝兩地在國際航線、中轉聯程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合力提升機場群國際航線服務水平和競爭力;以向西、向南開放為重點,提高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權開放和資源配置水平。
由于成渝地區地處內陸,由于受到地理區位限制,貨物運輸物流成本較高。因此相比 《民航局關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不同,《指導意見》中對于貨運結構中的軌道交通占比有較重的篇幅,也更加強調航空物流運輸,明確提出到2025年航空運輸能力將達到370萬噸。
與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相比,成渝世界級機場群還存在著機場群支線機場承載能力弱的問題。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發展成渝地區世界級機場群需多點支撐,未來將培育綿陽等機場的骨干功能,有序推進機場改擴建和新建工程;優化空域資源配置,構建與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相匹配的空域格局、運行模式和技術支撐能力;推動中小機場空管、機務等專業人才和特種設備統一管理模式。
據悉,下一步,民航局將會同四川省、重慶市,加強協調指導,深化局省、局市合作,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現,推動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鄭涵升)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