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燕波貢雨家張浩
近日,2022年度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項目(第二批)公布,位于溧陽高新區的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擔的“江蘇中科智慧新能源研究中心建設”項目,獲得省重大創新載體建設立項,是全省6個項目之一。
此前,溧陽中科海鈉承擔的“高功率鈉離子儲能電池關鍵技術研發”和安靠智電承擔的“超特高壓新型剛性氣體絕緣輸電GIL工程關鍵設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被列為2022年度第一批省“雙碳”專項。
溧陽3個省“雙碳”專項項目,共獲省資助資金達5300萬元,占全省兩批項目總資助經費的7.9%,在全省縣級市中排名第一。
溧陽正以科創賦能,行駛在綠色發展“快車道”上。
綠色轉型中誕生“雙碳”項目
江蘇中科智慧新能源研究中心,專注于新能源、新動力領域的研究,其中,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設備平臺已經建成,未來將建設光伏太陽能電池研發、制備與測試診斷等平臺。
據中科海鈉副總經理戚興國介紹,公司承擔的項目主攻大規模儲能電池關鍵材料及電芯設計和開發,預計在2025年前完成攻關并形成項目示范應用。屆時,有望形成大型儲能用鈉基電池的產業雛形,逐步形成以廉價鈉資源為基礎的新型產業鏈,助推我省實現“雙碳”目標。
溧陽在“雙碳”領域屢創佳績,正是產業發展和綠色轉型同頻共振的生動詮釋。過去5年,溧陽引進CATL、時代上汽等多個百億元產業項目;去年,動力電池產業實現產值449.6億元,出貨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全省的50%以上。
新能源產業集群凝聚“向心力”
創新促進項目落地,項目帶動產業發展。在良性發展中,一個又一個踐行“雙碳”戰略的瞬間在溧陽不斷上演。一條條生產線有條不紊、一套套電池包陸續下線……在上汽時代生產車間內,流暢快捷的生產工藝,展現了企業蓬勃的生命力。去年6月,上汽時代舉辦了第10萬套電池包下線儀式。從0到第10萬套的突破,歷時4年。
目前,溧陽形成了以江蘇時代、上汽集團、璞泰來等為龍頭的動力和儲能電池產業,搭建了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開放融合的科創服務平臺,共同打造中國儲能技術、清潔能源、高端裝備等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基地。同時,引進10多名院士,集聚動力電池產業鏈人才超2萬人,推動了溧陽綠色能源產業集群的持續壯大。
“雙碳”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
春日里,在碧波蕩漾的天目湖,華東地區首艘全電動大型商旅游船“山水綠源”號行駛在青山綠水間。在溧陽街頭,電動公交、電動出租車、電動私家車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也隨處可見。
作為以縣域為單位開展“電動中國”示范區建設的先行者,溧陽加快電動化基礎設施布局,大力緩解充電難、難充電現象。截至目前,已建成充電站點約40個,充電位超350個,并快速向鄉鎮擴展,今年將實現鄉鎮全覆蓋。
家住古縣街道御湖城小區的錢女士,去年10月買了一輛電動汽車。半年的使用讓她感觸良多:“買電動車不僅有政府補貼、充電方便又便宜,還很環保,作為代步工具,真的非常好。”
“電動發展”滲透進溧陽各行各業。學校、酒店、商場和機關單位等場所,大力推進電改工作,“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的綠色能源消費理念深入人心……
從項目到產業、從產業到生活,溧陽大地處處澎湃著綠色發展活力。
(文章來源: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