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鹽湖股份鉀肥提價達500元/噸,使得其到站噸價達到4880元/噸。最近兩個月鹽湖股份鉀肥漲價幅度達到980元/噸,而去年6月份鹽湖股份的到站價格是每噸2450元,已是翻倍行情。鹽湖股份目前銷售價已超過氯化鉀進口大合同價不少,國內氯化鉀價格繼續提升的空間有限。
目前,鹽湖股份氯化鉀的市場流通價已達到每噸5000元以上,而邊貿白鉀的車板價為4900元/噸,港口白鉀的價格為5300元/噸。陸路和海路進口的氯化鉀以及國內生產的氯化鉀,價格基本上已相差不大。國內氯化鉀廠家出廠價基本上緊跟鹽湖股份,鹽湖股份提價,國內其他廠家也會采取跟隨策略。
長期以來,國內產氯化鉀價格要比港口氯化鉀價格低不少。國內價格遭到嚴格壓制,一方面限制國內廠家漲價,限制國內經銷商漲價,為此還對鹽湖股份等廠家采取了處罰措施;另一方面,在市場上以較低價格投放上百萬噸氯化鉀,以控制國內市場價,降低農民用肥成本。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拉低國內價格后,也方便和海外廠商談判,以尋求一個更便宜的進口大合同價。
如今廠家連續大幅度提價,幅度遠超去年,并沒有遭遇去年類似的處罰,國內管理部門監管重點已從穩價向保供轉變。
今年2月15日,中國進口鉀肥聯合談判小組與國際鉀肥供應商加拿大鉀肥公司(Canpotex)達成一致,確定2022年度標準氯化鉀進口價格為CFR590美元/噸,同比增長139%,幸虧這次談判較早結束,當時制定的價格和印度大合同價格相同,新合同價格約折合標準60%氯化鉀港口自提價4200元/噸起,62%白鉀自提價4300-4350元/噸,和港口鉀肥價格相當。在大合同價格落定后,國內外鉀肥都迅速上漲,目前國際氯化鉀到岸價為900-1200美元之間,巴西等地區是價格高地。
目前大合同價已比國內市場便宜1000元/噸,比國際高價區域便宜更多,鉀肥廠家為了尋求更高利潤,有動力向國際高價區域多出口,而減少對中國的出口。鉀肥價格猛漲也有特殊因素,那就是白俄羅斯和俄羅斯這兩大生產區域被制裁,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占全球鉀肥40%產能,受到俄烏沖突及相應制裁影響,今年全球鉀肥供應將大幅度削減。相應的,沒有受影響的加拿大等地廠家,變得更加熱門。
今年5月2日,加拿大7萬噸鉀肥船抵湛江港,這是中國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從加拿大進口的2022合同項下的首艘鉀肥船。業內都在好奇今年能從海外巨頭進口到多少鉀肥——去年最終進口量達到757萬噸之多。
盡管鉀肥價格已上了歷史高位,但目前還看不到降低的跡象,主要是增產有限。從去年年初開始,一年半過去,只有加拿大鉀肥公司宣布增產,且增產量有限,國內主流鉀肥廠家截至目前都未宣布擴產。據了解,國內資源條件并不允許,不像海外主流礦資源豐富,貿然增產只能涸澤而漁,對持續開采不利。鉀肥價格松動,還要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情況如何。中國一年需求鉀肥達到1700萬噸,其中一半以上都要靠進口滿足。為了減少進口依賴,國內曾制定過一個長遠目標,即國內供應三分之一,國內企業走出的海外礦供應三分之一,海外巨頭供應三分之一,目前國內企業走出去成功的案例還比較少。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