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錳系專業委員會發布倡議,呼吁會員單位從即日起嚴格限產減產60%以上;最大程度地減少外礦采購,避免高礦價帶來的風險;全行業做好3年過苦日子、難日子的準備,苦練內功,降低成本。
就在5月12日,錳系專業委員會曾號召會員單位,在嚴格執行限產減產50%政策的同時,要求參會的40家錳系合金廠家嚴格減產50%,同時減少月外礦采購120萬噸,以緩解錳系合金嚴重過剩的局面,從而減少行業內部惡性競爭導致的損失。
受此消息影響,今日多家錳系概念上市公司股價應聲下挫。截至收盤,紅星發展跌9.82%,報收25.25元/股;西部黃金跌2.88%,報收14.18元/股。
(資料圖片)
錳硅價格持續走低
我國是錳鐵合金、硅錳合金、電解金屬錳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錳系產品主要應用在鋼鐵領域,可在高爐煉鐵中用以改善生鐵性能和在煉鋼中作為脫氧劑和合金添加劑使用。由于其在煉鋼中的特殊位置,約90%的錳金屬用于鋼鐵工業。
從現貨市場來看,本周現貨市場報盤整體弱勢陰跌為主,南北方錳硅市場報盤基本維持在7200元/噸至7300元/噸附近。市場高位報盤成交較困難。從期貨市場來看,近段時間錳硅主力連續合約價格在低位徘徊,7月15日最低價格為6956元/噸,較年內最高價已下挫23.68%。
上海鋼聯鐵合金事業部首席分析師查佐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由于鋼廠大面積限產、檢修,錳系合金需求持續疲軟,錳硅期貨盤面價格連創新低,嚴重影響了錳硅合金現貨市場銷售價格,人民幣貶值、進口錳礦價格居高不下、煤焦價格持續高位,導致錳系合金生產成本大幅上升。需求端的缺失與走弱,使得電解錳及中低錳價格持續走低。目前,錳系合金產品全行業虧損,并且銷售面臨很大壓力、各單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庫存。
“本次倡議提出的背景是原料端價格下跌,錳合金成本走弱,下游壓價態勢較強,但其實工廠多為之前高價原料,現貨價格倒掛明顯,工廠多愿意附和減產。”上海有色網錳事業部分析師于小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我國錳系產品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終端需求較弱,現貨價格表現不理想,倒掛明顯,工廠處于比較困難的階段。”
行業或加速優勝劣汰
“目前錳系產品產能過剩,未來仍有部分工廠有新增產能的計劃,但是市場需求有限。未來可能更多的小工廠在行情波動下,迫于資金壓力,退出市場,其他符合環保要求的合規爐型占據市場份額。”于小丹表示,“雖然現階段錳系產品發展較為低迷,但整個行業就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未來主要看房地產跟基建的發展,錳系需求還是有所保障的。從現階段來看,目前主要的矛盾在于供需失衡,終端消費一般。目前現貨較多,庫存短時間難以消耗,且鋼鐵的需求也不好,企業只能通過減產來降低供應量,改善供需局面。”
“錳系產品生產商實現轉型發展是比較困難的,頭部企業有能力沖抵部分市場風險,而更多的小廠商只能通過降本增效的方式提振業績,等待市場回暖。”查佐棟如是說。
以紅星發展為例,紅星發展主要涉及電解二氧化錳和高純硫酸錳產品。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公司方面表示,“錳系產品在上市公司業務中的占比有限,相關生產線每年都會定期停下來維護和保養,目前市場環境可能會對全年的產量會有一點點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