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榮昌生物開先例后,近來石藥集團、科倫藥業、禮新醫藥等的ADC產品也成功“借船出海”。不到一年時間,已有5款本土企業的ADC藥物重磅“出海”,總交易額接近70億美元。在國內創新藥企業紛紛“出海”遇阻的當下,ADC藥物太“香”了。
人民金融·創新藥數據庫監測顯示,在7月22日至7月28日的新發布周期內,來自恒瑞醫藥、康亞藥業、宜聯生物等的8個創新藥項目首次獲批臨床,我們將其納入了“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目前,“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的成分樣本共有1481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受這些因素推動,新發布周期內,“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上漲了0.48%,最新報2786.61點。
國產創新抗體偶聯藥物出海升溫
7月28日,石藥集團宣布將Claudin18.2 ADC新藥SYSA1801的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授權給Elevation Oncology,石藥巨石生物將收取2700萬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權收取最多1.48億美元的潛在開發及監管里程碑付款和最多10.2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雙位數比例的銷售分成。
兩天前的7月26日,科倫藥業剛宣布與默沙東達成治療實體瘤的ADC藥物(項目B)的研發合作及許可協議,涉及總金額超9億美元。
而這并非科倫藥業與默沙東的首次授權合作,此前的5月,雙方曾就生物大分子腫瘤項目A已達成授權合作,里程碑付款累計不超過13.63億美元。業內推測,項目A為科倫藥業靶向TROP2的ADC藥物SKB264。
也是在5月,禮新醫藥的ADC藥物LM-302也實現出海,涉及總金額超10億美元。去年8月,榮昌生物的維迪西妥單抗開啟了ADC藥物出海的先例,獲得西雅圖基因2億美元首付和24億美元里程碑付款,刷新了當年國產創新藥license out紀錄。
不到一年的時間,上述5款ADC藥物實現重磅“出海”,總交易額接近70億美元,在國內創新藥企業紛紛“出海”遇阻的當下,ADC藥物太“香”了。
國產ADC藥物為何能頻頻受到跨國制藥巨頭的青睞?有業內人士表示,以Enhertu為代表的第三代ADC藥物,取得了顛覆性的臨床療效,刺激全球藥企積極布局ADC,但目前獲批的ADC產品仍是少數,賽道仍是一片藍海。國內ADC藥物雖然仍以me-too為主,但跟隨速度較快,且靶點正從跟隨海外藥企逐步走向全球新,因而受到了跨國制藥巨頭的青睞。最近一年多款ADC產品通過對外授權“借船出海”,預示著國內的ADC產品和技術越來越受到國際關注與認可。
ADC(抗體偶聯藥物)由抗體、連接子和毒素三部分偶聯而成,其融合了小分子藥物細胞毒性和抗體靶向作用,是近年來全球抗腫瘤藥物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目前,國內企業對ADC產品的研發熱情空前高漲,傳統藥企巨頭、生物技術公司都在紛紛布局。據我們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超過50家企業布局了ADC產品,處于臨床階段或IND受理階段的ADC藥物超過60款。
但在諸多ADC玩家中,目前僅有榮昌生物、禮新醫藥、科倫藥業、石藥集團等少數企業實現出海,在驚嘆其授權交易額巨大之余,不少業內人士也開始探討誰會是下一個出海的ADC企業。
事實上,除了上面被提及的熱門企業以外,還有不少發展潛力較大的“黑馬”。
如恒瑞醫藥搭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ADC技術平臺,是國內擁有ADC管線最多的企業,目前有8款ADC產品進入了臨床階段,布局的靶點包括HER2、c-MET、Claudin18.2等。進度最快的是DS-8201的me-too產品SHR-A1811,正在開展HER2陽性乳腺癌的三期臨床研究;SHR-A1403則是國內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c-MET ADC藥物,目前處于Ⅰ期臨床,并于2017年1月獲批在美國開展臨床試驗。
樂普生物擁有完全一體化的自主ADC技術平臺,已開發出5款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其MRG001是目前臨床進度領先的CD20靶向ADC產品,MRG003是目前國內處于臨床研究階段的首創和唯一的靶向EGFR的ADC藥物,其與康諾亞生物合作開發的CMG901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靶向CLDNI8.2 ADC藥物。
多禧生物也是國內布局ADC較早的企業之一,目前擁有20多條ADC研發管線,其中有5款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今年6月,多禧生物與強生公司旗下楊森制藥就5個靶點新型ADC開發達成合作,推動其臨床開發和商業化。
此外,百奧泰、百利天恒、復旦張江、映恩生物等也搭建了自主ADC技術平臺,且申報了多款ADC新藥。
不過,熱鬧背后,逐漸擁擠的靶點為ADC藥物的市場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我們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處于臨床階段或IND受理階段的ADC藥物有60多款,其中約40%以HER2為靶點,約12%以TROP2為靶點。開始內卷的賽道中,管線的差異化和自研能力將尤為重要。
在東亞前海證券看來,ADC藥物引領了國內第二波創新藥浪潮,國內的創新環境無論是政策、資本、技術、人才相比于第一波創新藥發端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已經出現一些可以與 DS-8201 競爭的苗頭,我們應該有信心走出一條差異化之路。在具體策略上,藥企可以在靶點多元化,適應癥多元化,聯合治療,泛偶聯探索等角度發力。
8個創新藥項目首次獲批臨床
在新發布周期內,來自恒瑞醫藥、康亞藥業、宜聯生物等的8個創新藥項目獲批臨床,包括6個化藥、2個生物藥,我們將其納入了“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目前,“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的成分樣本共有1481個。
其中,恒瑞醫藥有兩款1類新藥首次獲批臨床,分別是注射用HRS-8427和HRS-4642注射液,擬開發適應癥分別是尿路感染和KRAS G12D突變的晚期實體瘤。近年來,恒瑞醫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達到62.03億元,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23.95%,進一步推動了公司創新管線產品研發。今年以來,恒瑞醫藥已有20款1類新藥獲批臨床,是取得臨床批件最多的創新藥企。
志健金瑞此次獲批臨床的APS03118膠囊為其自主研發的第二代RET抑制劑,擬開發用于攜帶RET陽性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成人患者的治療。今年年初,該藥已在美國獲批臨床,并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
臨床進展方面,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顯示,近日江西青峰藥業的新一代抗病毒藥物GP681片推進至三期臨床,步長制藥的HER2/CD3雙抗注射用BC004、麗珠集團的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LZ001片等登記啟動了一期臨床。(知藍)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