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音橋的繁華、夜晚九街的活力四射,到“西部綠色菜都”潼南蔬菜地里的生機勃勃……大美重慶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來自海外華文媒體的高層們。4月10日至13日,“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相繼走進重慶江北區、兩江新區、潼南區等地。
(資料圖)
當地的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惹得參訪嘉賓感慨不斷。在不停舉起手機留影之余,頻頻提問、交換聯系方式,希望將相關“重慶造”產品推薦到海外,更成了嘉賓們在過去幾天里的常態。
本次旨在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活動,由重慶市委統戰部、重慶市委宣傳部、四川省委統戰部、四川省委宣傳部以及中國新聞社聯合主辦。一共邀請到了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羅馬尼亞、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瑞典、阿聯酋、日本、韓國等21個國家的28家主流華文媒體走進川渝地區。
4月10日,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參訪團率先走進了重慶江北區。實地感受江北區如何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推進先進制造業聚集區建設。
參訪團一行首先到訪了位于江北區的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該中心集合了公共法律服務、訴訟服務、檢察服務、警務服務“四大功能”,可實現金融案件法律事項“一站通辦”等,讓參訪嘉賓們頻頻點贊。
“我們會持續推動‘不夜九街’品牌,將培育重慶第1個百億級商業綜合體——中環萬象城,未來這里將會成為重慶最頂級的國際消費聚集地之一。”在觀音橋商圈,聽到江北區相關負責人這樣介紹后,參訪嘉賓們也不斷豎起大拇指。
參訪間隙,美國華人網總編輯于天竹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這里拉近了重慶和全球的‘距離’,集結國際國潮知名品牌入駐,走進這里跟我在美國購物沒有區別。”4月11日的行程結束后,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記者宋欣也興奮地表示:“感受了烈日下觀音橋的繁華,也走過晚風微涼的九街,江北區充滿動力、活力、魅力。”
江北區先進制造業的重點代表企業之一海爾洗碗機互聯工廠也給嘉賓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參觀完有5G+AI等36類智能技術加持,已經實現了生產全流程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生產線后,日本樂樂中國電視臺總編輯歐陽樂耕表示,“海爾洗碗機互聯工廠與日本一些工廠生產線智能化程度不相上下。”在他看來,當下中國產品與日本產品在質量上已差別不大,他還建議中國產品進一步重視服務,進而占據更多中高端市場。
在兩江新區,參訪團嘉賓對這里聚集的智慧能量贊嘆不已。據介紹,目前在約30平方公里的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內,共聚集了50家國內外高校院所,已建成科技研發平臺140余個,聚集院士團隊25個,導入高端研發人才2900余人。加拿大紅楓林傳媒集團總編輯姚鳳明說,在這么小的區域內,聚集如此多的高校和科研團隊,讓自己仿佛置身東部沿海地區。他認為,這里聚集的智慧能量,今后將會產生眾多創新成果,進而帶動區域發展。
看到重慶果園港碼頭的一派繁忙后,吉爾吉斯斯坦《絲路新觀察報》副總編張興鼎說,作為“世界的中轉站”,果園港可以進一步發揮好區位優勢和關鍵“樞紐”作用,帶動西部省區與中東部省區市形成更為緊密的聯系,讓物流更為通暢,人員往來更便捷,進而帶動西部地區開發開放。
“你們在印度尼西亞有分支機構嗎?我想把你們的產品介紹到印度尼西亞。”在目前全球最大的單軌車輛研發制造基地、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內,印度尼西亞《國際日報》執行社長張春梅拿出手機,主動索要起公司聯系方式。她想推動“重慶造”軌道交通進入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市場。作為海外華文媒體負責人,同時也是海外僑團相關負責人,她希望利用自身優勢,將更多中國好產品推薦給世界。
在“西部綠色菜都”潼南區,整齊連片的菜地和田間地頭處處展現出的農業科技協同發展,讓參訪嘉賓不斷舉起手機拍照,詳細詢問各種細節。“感覺潼南農業的機械化和精細化水平都很高。”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記者宋欣表示,這或許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對于許多國家和地區具有借鑒意義。
眾所周知,重慶潼南還是“國際檸檬之都”。潼南區農業農村委會主任胡廣建介紹,潼南檸檬目前投產面積32萬畝,年產量達28萬噸,研發相關產品達350余種。對此,韓國奮韓網運營總監宋丹表示,期待檸檬深加工與韓國的合作。
上游新聞記者裘晉奕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