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高管在德國下飛機被帶走,今日這則大消息震動了光伏圈!
據了解這次被帶走的不止一人,其中不少都是在航班降落慕尼黑機場后就被帶走。
(相關資料圖)
中國企業高管在德國,剛下飛機就被帶走
6月12日傍晚,有消息稱,有中國光伏企業高管在參加2023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 Europe)時被現場帶走。
上海證券報記者隨后從一位在現場親眼目睹這一過程的國內某光伏上市公司高層處,證實了該高管被帶走的消息。但他表示,該高管被帶走的地點不是展會現場,而是在慕尼黑機場。
一位參加展會的光伏人士在現場見證了此次“現場抓人事件”。他還稱,這可能僅僅是個開始。
至于被帶走人員涉及哪些企業,多位人士均向證券時報記者提到了一家位于江蘇常州的非上市光伏企業,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研發、制造、銷售和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服務的新能源企業。
“他們應該是有一份邊控名單,名單很長,而且非常詳細,連這個人在飛機上坐的位置、到德國以后住的地方都非常清楚。估計早就掌握好各種信息,準備好來抓的?!鄙鲜龈邔诱f。
該消息也得到了多位參加此次展會的光伏業內人士確認。記者另從一位消息人士處了解到,這次被帶走的不止一人,其中不少都是在航班降落慕尼黑機場后就被帶走的。
原因未有披露
關于被帶走調查原因,目前尚未有具體披露。
有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或是由于此前長期存在的三角貿易,涉嫌違反德國相關法律法規。
有業內分析認為,或與此前歐盟雙反調查有關。
不過,硅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原來的雙反一開始是5年的價格承諾,后來復審時撤掉了。上次有企業高管被帶走是涉嫌編造資料逃避價格承諾。
呂錦標表示,2012年那次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最終裁決執行價格承諾,不能低于承諾的價格出口歐盟。此措施5年期滿復審時撤掉了。此次事件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預計不會造成后續影響。
疑似涉事企業均為光伏組件制造商
據財聯社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目前涉及企業疑似包括中建材浚鑫、潤達光伏和格林保爾。國內多家頭部組件企業與此次事件無關,展會進程暫未受到影響。
本月,潤達光伏和中建材浚鑫均曾在其公眾號中發出預告,將在德國慕尼黑的Intersolar Europe展會期間推出光伏產品。
企業公眾號截圖
德國慕尼黑太陽能光伏展覽會(Intersolar Europe)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專業的太陽能展覽會,由于在業內影響力較大,Intersolar Europe每年都吸引了全球大量光伏企業前往參展,今年該展會定于6月14日-16日召開。
據PV magazine報道,此次調查事件因高管涉嫌參與向歐洲走私太陽能組件,該案與中國制造商Risen代表進行的類似活動的調查有關,該案件已被起訴。
疑似涉事企業,均為光伏組件制造商。其中,潤達光伏是新三板公司,主營業務為太陽能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有無錫公司600MW產能和鹽城公司2GW產能。
據其2022年財報,公司以自營出口為主,產品主要銷往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報告期內公司出口市場集中于歐盟市場,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比54.98%。
中建材浚鑫是中國建材旗下子公司,業務包括光伏制造,全球EPC總包、項目融資等,目前擁有電池片產能2GW、組件產能2.5GW以及1GW光伏發電系統年投資和建設能力。
2019年1月,猛獅退(002684.SZ)曾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浚鑫,后因猛獅退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21年11月公司宣告重組終止。去年8月,皇氏集團披露公告稱,中建材浚鑫擬于2022年至2025年期間向皇氏綠能采購不低于6GW的TOPCon電池片,且每年采購量不低于1GW。
格林保爾位于江蘇常州,據官網消息,公司目前擁有5GW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能力,主推210電池片的生產,以及擁有2GW太陽能組件的生產能力。公司組件產品獲得了CE、TUV、IEC等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產品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喜愛,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應。
雙反調查還是涉嫌走私?
據財聯社報道,有業內分析稱,此次事件或與雙反調查有關。
2012年,歐盟先后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自2013年起,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被征收高額關稅,該項政策于2018年9月到期后終止。
雙反調查結束后,歐洲市場迅速回暖,成為中國組件出口規模最大的地區,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歐洲2022年累積從中國進口86.6GW的光伏組件,占全年中國組件出口的56%,且增長速度超過100%。
但雙反調查的余波仍然存在。在2019年德國慕尼黑展會期間,多位中國光伏企業高管被德國相關部門帶走。其中一位被捕高管的逮捕原因據稱是由于涉嫌參與太陽能組件的商業走私及違法規避2018年9月之前執行的歐盟最低限價MIP。
據長江電新分析師稱,此次事件或與歐盟雙反有一定關聯,是2019年的“余音”,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進行協助調查。
涉及企業均為三、四線小組件企業,不涉及上市企業及行業龍頭。該分析師認為以歐洲為代表的海外市場的確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規范運行的龍頭企業確定性更強,也更能維持較優的盈利水平和競爭格局,本次事件無需過度解讀和擔憂。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