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設計藝術促進鄉村振興?近日,以“藝術科技共創,賦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分享交流會在浦東新區曹路鎮舉行,文創領域創業者及學者、藝術家們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分享各自在文創+鄉創所做的探索與成果經驗。
(相關資料圖)
非遺創新,讓產品更富文化底蘊
“讓藝術發生在身邊。”作為主辦方,浦江智匯青創園董事長、薈·云創谷創始人毛婷婷分享了舉行此次文創交流活動的初衷。據了解,從事園區運營和服務多年來,蕓·云創谷、蕓·云創谷二期和浦江智匯青創園這三個項目吸納和扶持了很多產業項目,如移動互聯網、信息科技,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創業企業。她強調未來還將規劃在曹路鎮群樂村籌建近5000平方左右的文旅創意園區,希望通過交流分享能夠獲得一些啟發,共同探討藝術科技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當天,薈·云創谷的一樓和二樓展廳內,充盈著濃厚的藝術氣息。在毛婷婷的指引和講解下,大家參觀紅色系列文創、學生文創作品,以及陶藝展示作品。現場,還通過影像類作品講述藝術+鄉創的故事。更有非遺匠人展示技藝,讓人印象深刻。
“用創新讓工藝可以傳承,用行動讓文化可以傳播。”主題分享中,“小魚仙”非遺國潮文化創始人張佳慧回憶了她一路走來的探索、傳承與創新。“當年,因為愛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又稱金銀細工,張佳慧開啟了非遺技藝的學習之路,并創立了”魚你相依品牌。期間,她結合當代技術,在傳統的花絲鑲嵌工藝上進行了科學設計和改良,讓產品的靈動性和精致度更高,富有文化底蘊及收藏意義。
一路走來有困難但探索不斷,如今她不僅積極探索校企合作,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活動,培養花絲鑲嵌愛好者和傳承人,還與貴州等地建立聯動合作,開展非遺匠人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融合鄉土文化,開展美育實踐
溫度感知(上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CEO劉燁則通過線上分享了她與團隊在“花鳥島社會參與式藝術項目”上的創意設計與社會藝術實踐。作為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專業的博士,她與藝術家們通過走訪觀察和社區互動創造多感官民族志類的藝術檔案,同時還將探索生態可持續的材料創造自然主題的藝術作品。
除此之外,我們嘗試融合鄉土文化開展藝術公益實踐,通過參與式藝術活動讓大眾美育真正回歸到守島人、住島人和游客的生活中。
劉燁的分享讓現場觀眾對藝術助力鄉村振興有了新的啟發和感受。
集思廣益,持續為鄉村賦能
位于浦東新區曹路鎮的群樂村如今正結合區位特點和資源優勢,期待以文創+鄉創助力鄉村振興。未來可以有怎樣的結合?怎么更好地推動群樂村的發展?群樂村支部書記蔡浩斌指出,群樂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希望通過環境、政策與服務平臺的打造,吸引企業入駐進來,同時,聯動周邊學校、社區,最終打造成片文化產業園區,增強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對此,張佳慧結合自身在非遺+鄉村振興探索的案例,建議群樂村可以推出“非遺周周樂”等活動,主打體驗和內容開發,讓文化火起來;毛婷婷則坦言,將繼續深耕,創建創意產業模式,打造藝術行動項目協同鄉村振興的實驗平臺,持續為鄉村賦能。
(文章來源:周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