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健康工作事關群眾健康福祉,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19日,記者從2022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獲悉,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關鍵之年。我市將全力做好10項重點工作,從嚴從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力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衛生健康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衛生健康人才科研支撐、全面加強健康西安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保障、增強衛生健康綜合治理能力,全面推動西安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
提高“一老一小”和加強針接種率
我市將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主動發揮主力軍作用,筑牢疫情防控嚴密防線,加強疫情分析預警。高度關注國內外疫情形勢、病毒變異等情況,發揮專家專業優勢,科學分析、動態評估,因時因勢調整完善防控策略。持續加強發熱門診和社區疫情發現能力建設,落實預檢分診、首診負責制,在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發熱診室,強化社區網格化排查。完善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設置方便群眾的核酸檢測點,加強疫情監測,第一時間發現報告疫情。
堅持人、物和環境同防。嚴格實施入境人員和工作人員閉環管理、中高風險地區來返人員排查管控、進口冷鏈食品和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等管控,落實重點人群核酸檢測,登記監測購買使用“一退一止兩抗”藥品人員,持續開展相關環境監測,第一時間排查管控外市推送的風險人員,分類落實景區景點、商場超市、學校、監獄等場所管理措施,推進規范消毒工作。堅持“黨委政府找人、衛健部門接種”,加強對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督導,提高“一老一小”和加強針接種率,如期完成接種任務。加強疫情政策和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提高防范意識,形成群防群控的疫情防線。
探索設立專兼職疾病預防控制監督員
5個區縣各建成1個疾控區域中心實驗室
不斷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升重大疫情救治水平。穩步推進市、區縣(開發區)兩級疾控體系改革,推動公立醫療機構設立公共衛生科室,探索醫療機構設立專兼職疾病預防控制監督員。修訂和編制《西安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專項預案。加強區縣級疫情防控指揮體系建設,設立固定指揮場所。加快市公共衛生中心(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設,按照標準建成市級核酸檢測實驗室,提高快速檢測能力。完成20個區縣級疾控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購建移動方艙,提升13個區縣級疾控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蓮湖區、雁塔區、閻良區、鄠邑區、藍田縣各建成1個疾控區域中心實驗室。
全力推進市級定點醫院、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推進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融合、區縣(開發區)醫院與公共衛生中心融合。建立全市統一應急救援機制,完善急救網絡框架,建立高科技信息化急救系統,增加負壓救護車和院前急救救護車數量。構建分級分層分流的城市傳染病救治網絡,提高市級定點醫院重癥床位比例。
按照底線標準儲備流調隊伍
全市組建增援醫療隊80支以上
完善公安牽頭的“三公”流調協作機制,按照市級300人、區縣(開發區)100人的底線標準儲備流調隊伍。加強培訓和演練,保持24小時輪值熱備狀態,確保隨時能用、用之能勝。建立市區統籌調動機制,促進開發區與行政區疫情防控協作協同,建立“預備役”制度,完善平急轉換機制。按照24小時完成1輪大規模核酸篩查的要求,加強采樣能力儲備,持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確保檢測質量。協調相關部門和區縣(開發區)按每萬人20間準備符合標準的隔離用房,建立預排名錄和啟用順序,落實全市應急醫用物資實物和產能儲備。
堅持“逢陽必報、逢陽即管、接報即查”,發現初篩陽性立即上報黨委政府和有關方面,全市衛健系統迅速進入應急狀態,第一時間調集最強力量,落實流調、轉運、隔離、檢測、封控、救治等措施,把疫情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
推進市級定點醫院建設,加強CT等專用設備配備,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建立健全醫療救治應急預案,制定完善制度,分級分梯隊啟動定點醫院,建立應急增援機制,全市組建增援醫療隊80支以上,落實定點醫院醫務人員住宿酒店、閉環轉運、專班入駐管理等保障機制,配齊配強院感防控隊伍,堅決守住院感防控底線。統籌做好疫情期間全市醫療服務、急診急救和特殊患者的救治保障工作,及時保障群眾就醫需求,守衛群眾健康。
加快推進13個醫院項目建設
適時擴大家庭病床試點范圍
加快推進13個醫院項目建設。市中心醫院經開院區、市第一醫院遷建項目、市中醫醫院南院區、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市兒童醫院經開院區、市公共衛生中心等項目按期完成建設任務,進一步優化我市醫療診治服務能力,為方便人民群眾就醫提供高質量保障。
新遷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9個,改擴建13個,公有化村衛生室91個。在周至縣、藍田縣和高新區開展規范化衛生應急區縣創建。新建獻血點5個。加快健康驛站建設。落實市政府安排部署,指導協調西咸新區、高陵區、國際港務區力爭2022年底完成4個健康驛站建設項目,共計56萬平方米、5730個房間。
力爭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3%以上;加快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推進2個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5個省市級中西醫結合示范基地、1個省級名醫傳承中心建設。
創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活動,創建星級示范機構100所、普惠托育機構22所,新增托位1萬個。依法穩步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深入推進醫養結合,適時擴大家庭病床試點范圍。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病科比例達到50%以上,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占比達到85%以上。
(文章來源:西安日報)
標簽: 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