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慶市端州區人民法院執結全國首例在法院指導和監督下,由當事人自行在司法網拍平臺變賣抵押物并順利成交的執行案件,為多元化解社會矛盾、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益思路。
2020年以來,肇慶以創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契機,以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和公共安全風險為突破口,完善市域社會治理制度機制,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模式,有效提升市域“防風險”與“強服務”能力。
(相關資料圖)
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為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肇慶總結提煉上下聯動、關口前移、多元共治等方式方法,把一件件矛盾糾紛、一宗宗安全隱患化解在市域,夯實全市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南方日報記者杜瑋淦祁雷通訊員粵政宣
上下聯動
探索省市縣鎮村
“五級聯動”機制
防范化解市域重大矛盾風險,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目標和重要任務。近年來,為切實解決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和公共安全風險難題,肇慶借力省級指導、突出市級統籌、壓實縣級責任、增強鎮級實效、強化村級治理,探索創新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機制。
所謂“聯動”,既要自上而下狠抓落實,也要自下而上及時反饋。
如在2021年8月,端州區委政法委牽頭建立“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破解街道賦權不足、資源不足等問題。“網格員通過綜治網格系統及時上報網格事件,對情況復雜需其他職能單位介入處理的案事件,由社區報告街道綜治中心,街道根據需要‘吹哨’。”端州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9月,端州區印發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細化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截至目前,該區累計專項調度186次,解決矛盾糾紛107個。
在鼎湖區鳳凰鎮,途經該鎮9個行政村的413縣道上劃設了彩色標線,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彩虹路”。這些村的村支書擔任村級“路長”,通過“路長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及時為“彩虹路”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彩虹路”的變化得益于“路長制”。2020年5月,肇慶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當“路長”巡查發現超限超載、路域范圍內亂搭亂建、丟棄建筑廢料等情況時,第一時間組織相關部門和當地鎮政府到場處置。“路長制”的探索推廣,也是肇慶通過上下聯動模式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生動實踐。
關口前移
“多元解紛”將矛盾糾紛
化解在基層
今年初,端州區某基建項目分包公司拖欠工人工資,工人們情緒激動,隨時可能演化為群體性事件。當夜,維權工人來到黃崗街道司法所肇陽調解工作室。在工作室負責人梁肇陽律師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耐心釋法和調解下,分包公司和大多數工人均認可了新的工資給付方案,矛盾糾紛得到順利化解。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糾紛矛盾日益呈現復雜化、多元化特點。如何最大程度將矛盾吸附在市域、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近年來,肇慶著力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如設立訴訟服務站、法官聯絡點、個人調解工作室等。
自2019年始,肇慶確立了個人品牌調解室建設思路,打造了一批口碑好、威望高、專業性強的個人品牌調解室,推進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標準化。
肇慶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以調解員姓名或個人特色命名設立的品牌調解工作室有13個,實現縣(市、區)全覆蓋。2020年以來,全市個人調解工作室累計調解各類糾紛314件,調解成功率98.6%。
近日,楊某駕駛小型客車與朱某發生碰撞,雙方就賠償問題協商未果,遂前往四會市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尋求幫助。駐中心調解員在掛點法官指導下,通過遠程視頻方式組織線上調解,不到30分鐘就完成調解工作……
為靠前防范化解涉眾矛盾糾紛,肇慶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打造“一中心兩平臺三模式四團隊”(即:一站式化解中心、兩個便民利民平臺、訴前調解三種模式、四支調解隊伍),構建多層次、多樣化、多途徑的解紛格局。如該市在金融、道路交通、房產糾紛、勞動爭議等領域與行業主管部門逐一建立訴調對接機制,推動糾紛源頭化解深度融合市域社會治理格局。
多元共治
探索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在風景優美的星湖旁,有座“巨輪”造型的建筑,這是端州區“星湖同舟”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每逢假期,社區居民可到“星湖同舟”參加志愿服務,并將志愿服務時長存入“愛心銀行”,將愛心行為量化為可兌換禮品的積分。
這是肇慶大力推進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一個側面。
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力量源泉。為激活群眾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助力市域社會治理提檔升級,近年來肇慶在端州“星湖同舟”、高要“鄰利樂城”、廣寧“生命熱線”等10個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試點的基礎上,培育打造83個市域社會治理實踐創新項目和105個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項目。
以“星湖同舟”為例,目前共吸引在職黨員528人、企業723家、群眾2032人次參與共同體建設。星湖社區相關負責人說,項目開展以來,不少社區居民一改此前“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社區各類公益志愿活動。
在廣寧縣,該縣縣委政法委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探索‘關愛生命’全覆蓋機制建設”的工作要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廣寧縣陽光志愿者協會承接24小時“關愛生命”心理援助熱線項目。通過引入社會專業心理咨詢師力量,積極提供線上傾聽紓困、線下咨詢面談等服務,最大限度地從源頭防范和降低社會治安和穩定方面的風險。熱線項目開通以來,共接受心理咨詢服務790人次,開展校園篩查活動9場。
近日,家住端州星湖社區的李阿姨發現自家空調壞了,便在“硯都黨員志愿服務超市”線上平臺下單,很快就有黨員志愿者上門服務……近年來,肇慶積極推進“鄰里先鋒”項目建設,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實現志愿服務“群眾點菜”。目前,肇慶全市“聯戶先鋒隊”覆蓋率達92%。
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更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今年初,為有效防控疫情,端州區在社區推行以黨員、公職人員及熱心人士擔任“樓棟志愿者”的工作機制。一旦發生情況,“樓棟志愿者”們立刻響應,快速對接、收集登記住戶信息,并將問題意見反饋給社區,再由社區與街道對接,讓“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目前,該區“樓棟志愿者”覆蓋樓棟超8千棟,基本實現城市小區全覆蓋。
據了解,該區以鄰里先鋒項目為抓手,不斷延伸其功能,建強用好三級隊伍(鄰里先鋒第一書記、網格[小區]負責人、樓棟志愿者),強化四級聯動(市、區、街道、社區),推動基層治理網格化、精細化。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 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