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全國綠色低碳發展項目觀摩會在重慶廣陽島開幕,來自業界、學界的一線專家和院士學者齊聚重慶,為實現綠色、低碳、高效施工建造探討可行方案和路徑。
軌道交通要新能源還要“自動運行”
本屆大會由中國建筑業協會主辦,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業協會綠色建造與智能建筑分會、重慶市建筑業協會、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以“踐行雙碳戰略,引領綠色建造”為主題,旨在推廣綠色建造方式,提升工程質量水平,促進建筑業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在論壇研討環節,五位來自業界、學界的一線專家和院士學者圍繞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緒紅認為,“雙碳”背景下,風力發電成為我國發展清潔能源的重要選擇,要注重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加大裝配式施工、工業化生產等智能建造技術在風電工程中的應用,研發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等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城市智慧交通與安全運維研究院院長杜彥良表示,未來,我國不僅要研究新能源跨座式單軌交通,實現全自動運行,實現零碳排放;還將逐步實現跨座式單軌的互聯互通、靈活編組,建立災變可控、和諧共生的新型跨座式單軌交通。從遠期看,圍繞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和新運用,依托跨座式單軌建設、運營,拓展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可實現單軌交通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預計將于近期竣工交付
下午,專家一行來到觀摩會現場,這里集中展示了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項目在綠色建造實踐中所運用的新型技術、工藝、建材及設計策劃理念。
“觀摩會上展示的所有技術及工藝,均運用于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的建設過程中,項目在碳匯能力提升、固廢資源回收利用、綠色智能運維技術、近零能耗建筑設計等方面沉淀了豐富的建設經驗。”中建八局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項目負責人表示。
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項目選址于重慶廣陽島高峰山東北側采石尾礦區,通過項目建設同步修復破損山體,占地面積18.1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5萬平米,最大建筑高度45.2米,是我國首批以生態保護為價值取向的國際會議中心項目,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將于近期竣工交付。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