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毅
預制菜產業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大眾餐桌,在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近年來,預制菜不僅受到餐飲企業的關注,同樣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逐。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7月31日,預制菜概念板塊上漲2.93%;7月,預制菜概念板塊上漲近10%。一級市場方面,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年,預制菜領域共發生31起融資項目。在政策加碼下,預制菜產業能否成為新風口和新藍海?
餐飲公司預制菜板塊業績向好
【資料圖】
近期,A股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陸續公布,多家食品類公司上半年業績回暖,其中,主營預制菜品的安井食品、紫燕食品均取得較好業績。
7月31日晚間,安井食品發布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94億元,同比增長3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5億元,同比增長62.14%;扣非凈利潤6.95億元,同比增長82.65%。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安井食品財報顯示,公司傳統速凍火鍋料制品和速凍面米制品收入穩步增長,子公司新柳伍食品、凍品先生等帶動預制菜肴板塊業務增長,同時,公司規模效應顯現。根據2023年半年報,安井食品收入前三的商品類型為菜肴制品、魚糜制品、面米制品,分別實現收入21.99億元、19.61億元、12.74億元。安井食品的速凍菜肴制品板塊占比逐步增加,首次超過魚糜制品成為營業收入占比榜首,上半年營業收入占比已達到30%以上。
紫燕食品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68億元至1.8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45.08%至60.62%。紫燕食品稱,隨著宏觀經濟回歸常態,線下門店消費增長,疊加原材料成本價格與往年持平,使得上半年公司業績穩固增長,凈利潤實現較大幅度提升。
餐飲企業的預制菜業務向好,背后是預制菜需求的增長。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餐飲企業降本增效和消費者對便捷食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市場對于預制菜的接受度不斷提升。預制菜行業已進入快速成長期,產品形態也更加多樣化。
私募資本加碼預制菜賽道
當前,入局預制菜行業的企業增多,競爭也愈發激烈。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賽迪顧問消費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預制菜企業競爭力百強研究》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預制菜相關企業7.6萬家,較2021年新增3470家,整體呈上升趨勢。
餐飲企業加大投入擴建預制菜生產線。以安井食品為例,今年6月,安井食品西南(雁江)生產基地三期10萬噸預制菜生產線建設項目在四川省資陽市簽約,總投資7億元,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將達30億元。這是安井食品第三次加大在資陽的投資,足見其對預制菜加碼力度之大。同時,廣東安井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共建的廣東省預制菜(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總面積2200平方米。
私募資本也持續在預制菜賽道投資布局。據紅餐產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年預制菜領域共發生了31起融資。從融資輪次來看,2022年,預制菜賽道融資輪次在A+輪及以前的融資項目最多,共16起,占比約52%,C輪、D輪及D+輪融資輪次則較少。分析人士表示,從原材料供應商到中央廚房企業、零售渠道平臺、各式新興品牌等紛紛入局,反映了資本對預制菜行業的青睞。
激烈的競爭將導致優勝劣汰。國海證券研報表示,預制菜行業壁壘不高,當前產品差異化不足、同質化程度高,在大量同行競爭之下,更考驗企業的原材料供應鏈、資金實力等多維度能力。
那么,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什么樣的企業會脫穎而出?分析人士認為,由于預制菜行業自身產業鏈的延展性較強,使得參與者類型眾多,不同市場參與主體基于各自優勢,定位于不同的銷售渠道和產品切入市場,特別是在互聯網營銷形式日益豐富的背景下,觸達消費者的渠道更為多元化,眾多新興品牌得以順勢興起。未來,在產品研發、渠道推廣、品牌運營等方面具備綜合優勢的企業將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具備更大的發展潛力,有望從中脫穎而出。
政策出臺支持產業發展
隨著提振消費相關政策不斷出臺,預制菜也受到了政策支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發布。《措施》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多個方面提出20條針對性舉措。其中,擴大餐飲服務消費方面的舉措就包括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多地將預制菜明確寫入當地政府工作報告,并提出發展預制菜的行動計劃等,以支持當地預制菜產業發展。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對于今年上半年的預制菜市場,首先,從政策端看,各地出臺了預制菜產業扶持的規定細則,意味著政策端對預制菜賽道持續看好。其次,從資本端看,隨著政策端紅利持續加大,資本端對于預制菜的關注度以及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再次,從產業端看,目前整個中國預制菜賽道的“選手”非常多,除了一些專業的食品上市公司以及連鎖餐廳外,也有很多非食品行業公司,各方對市場前景都很有信心。朱丹蓬預計,未來,預制菜的接受程度、普及程度、滲透程度會不斷提升。整體來看,下半年,預制菜領域的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資本力量持續加入,行業可能迎來產銷兩旺。
市場人士表示,預制菜表面上門檻低,但實際上產業鏈壁壘較高,是縱跨糧農蔬菜、食品加工、倉儲物流和終端銷售渠道等諸多環節的重運營行業,這就需要創業者轉變思維,從產品定位和供應鏈兩端發力,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