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0日上午,廣東江門所轄開平市舉行了廣東赤坎古鎮僑鄉國際旅游度假區試運營啟動儀式。該項目是廣東省和江門市重點建設項目,是江門市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國家平臺的重要載體之一。
有350年歷史的赤坎鎮,曾為原開平縣城所在地。因潭江支流包圍,在1676年就已有水渡碼頭,水路交通曾相當發達。現在,該鎮仍保留有大量的華僑建筑,中西合璧,僅碉樓就有200多座,尤其是具有400年歷史的迎龍樓、抗日舊址南樓、遠近聞名的關族和司徒氏圖書館、堤西路的騎樓建筑群更是僑鄉一絕,被廣東省政府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10日試營業的赤坎華僑古鎮項目,規劃占地面積約120公頃,總建筑規模約75萬平方米,由中信產業基金攜手烏鎮團隊,運用“資源+資本+智力”的合作模式共同推進,通過對赤坎華僑古鎮建筑進行保護與活化利用,延續古鎮歷史風貌,傳承和弘揚華僑文化。
早在去年8月,該項目就入選了首批10個廣東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同年12月,文旅融合背景下基層治理創新的赤坎實踐入選2021-2022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我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試營業后我就第一時間過來看一看。過去的老街、老房都保留了下來,能看到原來的面貌。也有新變化,比如一些老房子時間久了破舊了,這次修繕后安全了。”年逾七旬的關女士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首期投資66億元活化的這個古鎮,已呈現與以往不同的風景線:以其風貌老街作為歷史景觀軸線,以潭江內河及周邊沿江建筑景觀風貌,形成了黃金河岸和碼頭景觀的沿江傳統風貌軸線。同時,以赤坎兩大家族關族和司徒氏的自然領域,分成上埠核心和下埠核心,展現了二十世紀初期赤坎商貿繁榮景象和市井生活,構建由華僑文化展示、非遺工坊、演藝劇場、酒店、民宿等組成的復合業態體系,推進文旅實現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大范圍融合,打造文旅發展新模式。
中信產業基金將與頂度集團,聚焦產品塑造和管理創新,堅持保護赤坎華僑古鎮歷史文化傳承,以創新重塑赤坎華僑古鎮旅游不一樣的競爭力,努力把赤坎華僑古鎮項目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旗艦項目、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開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寶珠說,開平將為赤坎華僑古鎮項目創造更加有利的運營條件,努力把赤坎華僑古鎮打造成集嶺南文化、華僑文化、鄉村文化、休閑文化于一體的展示平臺,成為廣東乃至全國有重大影響力的文旅新地標、全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和典型范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載體。同時,充分發揮赤坎華僑古鎮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大文旅項目招商力度,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赤坎華僑古鎮項目試運營,是僑鄉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體現,為江門打造成為新時代華僑經濟文化合作示范區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接下來,江門市委、市政府將加快提升僑都中華文化交流傳播功能,精心籌辦第二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世界青年大會,推動赤坎華僑古鎮全面開放運營,努力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把江門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強勁的城市競爭優勢,推動全市文旅事業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苯T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文章來源:新華網)
標簽: